|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2-23 07:41 編輯 讀懂周易古經 J.M.九宮格 周易的特征在于其體系特征,周易的體系乃錯綜體系。六十四卦錯綜關系可歸納出各種關聯,本卦、錯卦、綜卦、錯綜卦乃至卦聯、卦群......,它們整體的有機組構才是周易的體系,這一體系的表達存在著一幅格局圖。周易古經的六十四卦順序是為了保證周易格局圖因其載體介質散亂之后能夠方便復原的一種“序卦”版的機竅記符。只不過構思這套序卦記符作者也卯足智力使它成為了一部具有“非覆即變、骨構數理”的脫胎于格局圖本體的千古不朽的理性作品。 明白周易、讀懂古經,需要研究這幅周易格局圖。 不無遺憾的是現存的周易古經即通行本古經只存續了卦序而絕無格局圖蹤跡。格局圖的“失傳”才是易學史的千古之“謎”而不是其它。 萬幸的是當人們悟得上述機竅之時,利用卦序就能輕松地復原周易格局圖,證明了卦序之效用和古經作者的智慧。 需要指出的是對格局圖的復原、解讀之于卦序(機竅記符)、格局圖的理性推導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機竅記符的效用就是卦序的效用,卦序的效用就是周易古經的效用。周易體系的創作者在發掘周易整體格局的同時為后人準備了一把開啟周易大門的金鑰匙,這就是古經和它的卦序。 ★ ★ ★ 只要不忽悠,卦序挺簡單,有它做記符,格局再不散,古經的本義,這里一大半。 爻辭又卦辭,入卦才算真,習易明此理,自然不一般。 利用卦序恢復周易格局圖的要津: 1、格局圖排布的格式意境:覆變兩分,域有專屬,相綜相錯,經綜緯錯,對稱軸三,兩橫一縱。(圖理) 2、按序號確位的基本遵循:非覆即變,成對相續,不求統連,只為統覆,上下形跡,有所比照。(紋理) 什么是機竅記符?機竅記符的作用:以表面簡單痕跡的耦合為內在復雜多元結合付的配對確定順次、提供定位。 卦序在格局圖中無需六十四卦通連通續,只消連續順序的若干段落覆蓋全盤,能確保六十四卦合乎邏輯關系準確入位、形成正確的格局圖即可。這就是機竅記符助力復原的效用。 ★ ★ ★ 六十四卦體系、周易格局前些年就已經被重新發現、發掘,一直試圖解釋卦序之于它們的效用,經過多年揣摩終有一天受人啟發,明白了機竅記符之奧妙。 這個簡易之中蘊藏精密復雜之法本身就體現了易的思維,這一方法也代代相傳在手工木匠中最為常見。 ★ ★ ★ 通行本卦序是為必要時重現周易格局六十四卦布局定位特為設定的。它在格局圖原版圖面上遵循“非覆即變、骨構數理”的規則逐卦賦序而確定,屬于一種紋理。它的用度需要原圖圖理配合,需要在原圖的格式意境中進行。這也是千百年來無人通透通行本卦序的原因,因為至少自“十翼”以來再也無人有針對性地探究過周易格局的存在,更無從知曉真實格局圖的格式意境。 ★ ★ ★ 周易格局的理性推導全過程繁復難記,格局圖格式意境又不足以為六十四卦準確定位,智慧的作者在格局原圖上賦予六十四卦順序編號,形成紋理記符作為輔助手段使得周易格局簡易復原得以可行。這是中華古代一則化繁為簡的經典事例。 有人或許疑問,既然通行本卦序是紋理記符為什么還離不開格局圖格式意境?答案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0-29 17:47 編輯 |
如果你要從這個帖子里,獲得到最大的益處,有一個必需具備的條件,一個比任何定例,或技術,都重要的基本條件。你必需有這種基本的條件。不然,你再是如何研究,也不會有多少用處。如果有這種天賦的才智就能獲得到奇跡。 這種奇妙的條件是什么?那是一種深入、前驅的學習欲望,一個增加你鉆研能力的強烈決心。 |
自從有了十翼,周易后學就沒了自在。我明白這一點,卦序與卦爻辭文本無關,與十翼更無關。 |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14 12:35 編輯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夫。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 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 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2 10:25 編輯 恒玉禪心: [語音](略) 九宮格: 交流探討,歡迎。僅限于我的研究,而且要具體。只要是具體的,我都將認真溝通。 九宮格: 說明一下,我的探索冠不上對易學的研究,僅僅卦序而已。 九宮格: 另外,我習慣文字交流,不習慣語音。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2-19 16:58 編輯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 |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